林氏浙商物流盛倩华:车轮上的温度
在物流这个以效率和速度为王的行业里,盛倩华和她的林氏浙商物流显得有些特别。这家从一辆二手货车起步的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覆盖浙江十三城的物流网络,但最让人称道的不是其商业成就,而是那份流淌在企业发展脉络中的人情温度。
今天,主持人将与嘉宾一同聊聊盛倩华与她的“家人式”管理哲学。
二十多年前,当盛倩华决定从服装批发转行物流时,身边很多人都不理解,一个娇滴滴的上海女性怎么就放弃服装行业去干了男人干的物流行业呢。但正是这个看似冲动的决定,让她与一群朴实的货车司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行业普遍将司机视为“工具人”的大环境下,盛倩华却始终把他们当作最亲密的战友。她常说:“没有这些师傅们风雨无阻的付出和坚守,再好的商业模式都是空谈。”这种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在林氏浙商物流,盛倩华给司机们安排了休息室,提供热水、热餐、淋浴、洗衣机、空调、以及应急药品等。她的信念只有一个,一定要保证司机师傅们休息好的重要性,因为司机师傅们关联着货物的安全、路途的顺畅、运输链条的稳定,人休息好了,货物的安全才有最坚实的保障。
在物流这个人员流动频繁的行业,林氏浙商物流却有着令人称奇的人员稳定性。从最初一条武汉至台州专线到现在的武汉至浙江全境13城专线直达,每个网点负责人和许多员工一跟就是盛倩华几十年,从青丝到白发,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这条物流线上。她经常和员工聊天的时候会说,哪天我也退休了你们也干不动了也退了,我们还是兄弟姐妹,我们老了还要经常走动、探望彼此,这么多年在一起我们已经是家人了。每当遇到突发状况,这些老员工们从不担心会遭到苛责,因为他们知道,盛总第一时间关心的永远是人而不是货。“车坏了可以修,货坏了可以赔,但人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盛倩华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她永远都保持着善意和温度,大家看到的永远是一双关切的眼睛和一句“人没事就好。”这份将心比心的真诚,让员工们发自内心地说:“跟着盛总干,值!”而这份几十年如一日的相互信任,正是盛倩华最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富。
盛倩华用女性的细腻与韧性带领团队做物流,整个团队的氛围和效能往往会透着一种“刚柔并济”的力量——细腻让物流的每个环节更“暖”,韧性让前行的每一步更“稳”,最终凝聚成大家共同向前的动力。
日常运营中,她的细腻会体现在对细节的极致关注:可能会提前为长途司机准备好应急药品和防滑手套,会提前关注沿途城市的天气预报,叮嘱师傅们下雨下雪恶劣天气下,一定要路上安全行驶,会留意到客户订单备注里的“易碎品”背后藏着的期待,会在团队沟通时敏锐捕捉到司机师傅一句“最近跑车有点累”背后的疲惫,及时调整排班或增加休息补贴。这些细节里的关怀,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被重视,彼此间的信任感悄悄升温,大家干活时也更有归属感。
而面对物流行业的突发挑战时,她的韧性则会成为团队的“定海神针”:遇到恶劣天气导致运输延误,她不会慌于指责,而是先带着团队梳理备选路线,一边安抚客户情绪,一边协调仓库临时调配资源;碰上旺季爆单、车辆周转紧张,她会陪着调度员熬夜核对单据,用“咱们再捋一遍,一定有办法”的坚定给大家打气,哪怕连续连轴转也不松劲。这种“不慌不忙解决问题”的韧性,会让团队在压力下更有底气,觉得“跟着她干,再难的坎都能过去”。
在物流这个充满奔波与挑战的行业里,女性的细腻像润滑剂,让团队关系更融洽;韧性像压舱石,让团队步伐更坚定。当细腻的关怀与坚韧的担当结合,整个团队会更有凝聚力,也更能在琐碎又高压的物流工作中,找到彼此支撑、共同成长的温暖与力量。
这种“家人式”的管理哲学,在疫情期间展现得尤为明显。当大多数物流企业选择停运避险时,盛倩华却组建“保供车队”运送医疗物资。更让人动容的是,她坚持给参与运输的司机发放三倍工资,却把自己的年终奖全部换成营养品分给大家。“他们是在用生命跑车,我有什么理由不把他们当家人?”盛倩华说。
如今,林氏浙商物流已经实现了从传统货运到智慧物流的转型,但盛倩华对“人”的重视始终未变。在她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年轻时的她站在第一辆货车前,身后是堆成小山的货物。这张照片提醒着她,无论企业做得多大,都不能忘记那些在车轮上讨生活的普通人,也不能亏待跟着自己一干都是一二十年胜似兄弟姐妹的员工。
在这个强调降本增效的时代,盛倩华用二十多年时间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物流行业运送的不仅是货物,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温情。正如一位20年的老客户所说:“选择林氏,不仅因为他们的货到得快,因为他们的人更靠谱。”这或许就是对盛倩华经营哲学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