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品牌网订阅

有的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的认同

2020-01-02 13:23:50来源:阅读:1

郭麒麟哭了!

近日,郭麒麟演了一场话剧,在谢幕时,那个“从来不看我演戏”的父亲郭德纲忽然上台,让郭麒麟惊愕不已。

有的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的认同

回过神来的郭麒麟马上给了父亲一个大大的拥抱,久久地趴在父亲的身上,泣不成声。

郭德纲老师一改过往严厉的姿态,温和地拍着儿子的头,抚摸着儿子的背。那一刻,周围的演员和全场的观众都被他们的父子情感动了。

随着《庆余年》的大火,戏里戏外的郭麒麟也备受关注。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有人问“郭德纲老师有没有夸你”,郭麒麟一副嬉皮笑脸、没心没肺的一句“我爸从来不看我演戏,我爸不知道我演了庆余年”,四两拨千斤地就应对过去。

可是这次,郭德纲老师一句“演的比我好,我一早就看着了”,言语之中的骄傲和自豪,让郭麒麟再也“藏”不住了。

来自爸爸的认可,是他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众所周知,郭德纲老师对郭麒麟的教育一直都是非常严厉的。在2012年,年纪尚轻的郭麒麟给师兄岳云鹏的相声专场助阵,可惜弄砸了。

为此,父亲郭德纲还特意发了一个微博,批评他:蠢子无知,糊涂至极。


有的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的认同

中学毕业后,郭麒麟就退学了,可是他没有放弃学习,二十四史、四书五经样样通读。

相声说得不好,拜师学艺,终于可以在人才济济的德云社独当一面;长得太胖了,办健身卡减肥,在一年内减了60斤;再到如今影视、话剧的遍地开花,可这么多年来,郭麒麟收到父亲表扬的次数,寥寥无几。郭麒麟也似乎一直铆足了劲,努力证明一些什么。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

终于,父亲这次的肯定,让郭麒麟一直以来的默默努力有了回应。他喜极而泣:我终于成为了让父亲满意的儿子了。

有的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的认同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没有一个孩子是不渴望父母的认可的,无论年纪多大了,父母的肯定会让孩子拥有行走天地的勇气。

前段时间播出的《我家那闺女》中傅园慧谈到从小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表示父母一直让她自由生长,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别人怎么说。父母会不断告诉她你是天才,你是最棒的,每当傅园慧遇到困难时,都会告诉自己我是天才,就会燃起力量。家庭氛围好的小孩很幸运,他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 所以她个性率真幽默、阳光自信 跟傅爸爸的教育方式有关 。

傅园慧还是个小小朋友的时候,因为锻炼身体去学了游泳,结果游得还不错,被送进了省队。

训练的第一天,她就很自豪地对大点的队友们说:“我是个天才啊!”有一次傅爸爸去看望女儿,大一点的队友就告诉说,“你们傅园慧在这里总说自己是天才。”

哪有人这么说自己是天才的啊,这听起来怎么都有点傻吧。没想到,傅爸爸很肯定地来了一句,“对,我们傅园慧就是天才。”

这样认真的肯定,也让小小的傅园慧深深地觉得,自己就是天才。而这股自信的劲儿支持着她从省队到了国家队,再到了现在。

能够对自己认可,便是最好的快乐。而一个人最初的认可,一定是来自家长。是那些细小到不行的肯定,在慢慢滋润着一个人的坚信,才可以在无比受挫、无比怀疑的时候,燃烧起一点微弱的光。

有的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的认同

但是有一大批中国家长,会吝啬自己的表扬,甚至无情的打击孩子,总说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

最近,姜文做客《十三邀》,当被问及“你这么多年,遇到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他竟然说到,“和母亲的关系一直都处不好,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情高兴。”作为中国最有个性的演员兼导演,即使获得再多的影帝,也无法掩饰内心得不到母亲肯定的遗憾。

即使平时对自己再严厉,他想母亲看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应该还是会夸奖他几句吧。可是,很多美好总是在想象中,现实依旧那么残酷。

那天,他将考上中戏消息,兴奋地告诉母亲,母亲也只是看了看,并没有很开心的样子,甚至“啪”的一声扔在一边,说:“你那衣服还没有洗呢,别给我聊这个。”后来,给母亲买房子,她也没有表现得多高兴,还不去住。母亲总是爱说别人拍的电影不错,却不爱看他的电影。

孩子最重要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很多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励,这是孩子一生温暖的底色,也是行走一世的重要力量。

而持有固定型思维的家长总会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无论孩子做得有多好,获得多少成绩,却总也不得到肯定和赞许,最终在孩子心底留下伤痕。

姜文坦言,自己在生活中其实很不自信,是一个不会生活的人。

他眼神里流露出的茫然和落寞,让人看了有些心疼,再坚硬的盔甲,都有自己的软肋。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最爱你的人每天都在否定你。

人类深层次的渴望,就是得到表扬,特别是至亲的肯定。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让孩子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尤其是处于高中时期的孩子,不仅是处在学习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急需向家长证明自我价值的时候。这时候家长需要怎么做?

1、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压抑

西尔斯说:“塑造孩子性格的最佳途径,就是在你身上拥有你想在孩子身上看到的良好品质,为孩子树立榜样。”

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要总是指责孩子,数落孩子。中国式父亲的爱是有一种“虐心”在里面,对儿女们永远是打击教育,“用心良苦”打击的同时却把鼓励赞美丢到十万八千里去。

这样养出的孩子即使成功也很难放下心结,因为他们的成功伴随着不得喘息的压迫感。我们不是世界冠军,但是同样会站在生活的竞技场上,当我们遇到挫折和质疑时,如果有父母在身边跟我们说“你很好你最棒你是天才”,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很成功。

有的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的认同

2、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随着《绝地求生》这款游戏的横空出世,不少孩子都沉迷其中。其中一个14岁的印度孩子也是“吃鸡”大军中的一员。起初爸爸非常反对,担心孩子因为沉迷游戏荒废了学业。于是他想,孩子在游戏中有百步穿杨的射击技术,现实的射击能力应该也不会太差吧?

于是,爸爸把孩子送去参加了射击训练。没想到游戏和现实的一拍即合,孩子得以大展身手。孩子不仅在10气步枪中勇夺银牌,还为印度夺取了奥运会的参赛名额。从沉溺游戏的网瘾少年到为国争光射击选手,孩子的成功和父亲的引导息息相关。

李玫瑾说:我们要发现孩子的特长,不要去把他们的路堵上,而是告诉他,他有哪些是别人没有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肯定,再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把这个特点发扬光大。


有的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的认同

3、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

最近在看小说《偷影子的人》,被里面的一位父亲感动了。男孩吕克中学毕业后,因为家里贫困,不得不放弃做医生的梦想,留在自家的面包店里帮忙。

一次偶尔的机会,爸爸得知了儿子的想法。思来想去后,爸爸还是决定把儿子送去了医学院。吕克激动地投入学习中,可是一年后吕克发现,他真正想做的,原来还是一个普通的面包师傅。他忐忑地把想法告诉了爸爸,终于在爸爸的理解和支持下,吕克又回到了面包店里。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面包师傅,可是吕克的每一天都充满希望和阳光在这个孩子的快乐背后,藏在一个父亲的智慧。

在那个贫富差距阶段的年代里,穷人家的孩子想要去读医,简直是异想天开。可是吕克的爸爸倾尽所能支持孩子,在孩子中途放弃后,去接纳理解孩子,无疑唤醒了吕克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作家陈丹青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如果我们的孩子就是喜欢当面包师傅,那就让他当最幸福、最快乐的面包师傅吧。

有作家曾说:

被打击大的孩子,不是更强大了,而是更硬了。

软则韧,硬易折。

对抗纷繁世界的最大力量,来自于我们的柔软和相信。

水泥地坚如磐石,可是小草也可以长出来,这就柔软的力量。

是的,多给孩子一份肯定,多给孩子一次鼓励,让我们的信任填满孩子的内心,孩子才可能会有能屈能伸的坚强和以柔克刚的力量。

这样,他们才会有无穷的能量,去支持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猜你喜欢